殷佳唯那些未完待续的故事

全文共字,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

那些未完待续的故事?

??殷佳唯

每年葡萄成熟时,外公都会带着我去摘葡萄。那一簇簇或青或紫的葡萄串晶莹剔透,被薄薄一层粉霜包裹着,连带着葡萄园里的空气都很香甜。我和外公一路摘,一路吃,直到太阳下山,背着沉甸甸的竹筐,捧着同样沉甸甸的肚子满载而归。

——节选

忆?

我和葡萄酒的故事还要从小时候说起。那时候葡萄园还在,外公也健在。每年葡萄成熟时,外公都会带着我去摘葡萄。那一簇簇或青或紫的葡萄串晶莹剔透,被薄薄一层粉霜包裹着,连带着葡萄园里的空气都很香甜。我和外公一路摘,一路吃,直到太阳下山,背着沉甸甸的竹筐,捧着同样沉甸甸的肚子满载而归。

摘回来的葡萄有的放着日常鲜食,有的要晒成葡萄干,有的要去皮装进木桶里酿葡萄酒。外公好像什么都会,一筐葡萄经过外公的巧手能变成葡萄干、葡萄酒。小小的我坐在宽宽的板凳上,咂着新鲜的葡萄,看着外公将一颗颗剥了外衣的葡萄灌入桶中,压实、密封,然后放进阴凉的小房间里,等待葡萄酒的问世。

图源:JuliusKuhn-Institut

逢年过节,外公就会拿出酿好的葡萄酒,给家人们品尝。印象中第一次的品酒经历是我偷偷拿起外公的酒杯嘬了一口。当时年岁尚小,只觉得酸涩,伴有稍刺鼻的酒精味,不太好喝。外公看着傻里傻气的我,边笑边饮上一口说:“好喝!”

很多年后,老房子拆了,葡萄园没了,外公也已经走了,我和葡萄酒结缘的故事好像就这么散场了。再回想起来,我也只能模糊记得那酸涩的口感。遗憾那时没有多尝几口外公酿的葡萄酒,尽管比不上超市货架上那些价格昂贵、包装精良的葡萄酒,但那是外公亲手酿造的,对我来说,意义非凡。

?遇

??

感谢上天垂怜,让我有幸选上了“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”这门爆款课,与葡萄酒再续前缘。

葡萄酒品鉴,首先品的是仪式感。酒杯和吐酒桶整齐地放置于桌面,等待酒杯被酒液充盈。那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酒杯,着实令人赏心悦目。

开酒瓶也讲究仪式感。香槟因其独特的压强差,在旋转出瓶塞的同时,会发出一阵细微的声响,宛若贵妇的轻叹。当然,这还是个技术活。要用海马刀优雅地割开瓶盖最上面的一层保护壳,垂直地将刀柄旋入橡木塞,再精准地将橡木塞从瓶口一点点抽离,拔出后细嗅橡木塞上沾染的余香。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,笨拙的我也拥有了第一次开瓶的经历。看来和葡萄酒相处还要先解决技术问题。

图为作者殷佳唯同学

待葡萄酒倒入杯中,品鉴大戏正式拉开帷幕。“观”“闻”“尝”“总”四步品鉴法是老师教授给我们的四字箴言,如今已成为我品酒时的条件反射。

??

1

葡萄酒品鉴的第一步是“观”色。此“色”包括颜色、深度及干净度。

图源:殷佳唯

通过观色知其品种质量,此乃对葡萄酒的第一印象。无论是红葡萄酒的宝石红、石榴红,还是白葡萄酒的浅铂金、柠檬黄,混着周二下午韬奋楼外的天光,都让人一时间有些错乱沉迷。稍倾斜酒杯,还能在葡萄酒外圈酒带中找到岁月留下的浅褐色印记,并借此估量其是否陈年。

??

2

如果将葡萄酒比作美人的话,那第二步“闻”香便可识美人了。先轻轻寻味,探寻来自葡萄酒品种本身自带的花果香气;再摇晃酒杯,在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后,细嗅其发酵香和陈酿香,或是充满奶油焦糖味的甜蜜气息,或是充满汽油打火石的焦糊气息。在一层层揭开美人神秘面纱的同时,脑海中会不自觉地开启对葡萄酒的无尽遐想,想象葡萄的生长环境,感知其风土。

??

3

第三步是“尝”滋味。让酒液与口腔中的每一个味蕾亲密接触,在唇齿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。再轻轻吸气,让葡萄酒的芳香愈发猛烈。紧接着酒液入喉。感知葡萄酒灵魂激发出的唾液,体会葡萄酒骨骼迸发出的干涩感或是丝滑感,品味酒精在喉咙深处跳动的愉悦感。伴随着一股咸鲜之感在口腔中蔓延,我已完全陶醉其中,甚至有种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”之感。

??

4

在意犹未尽之时,再饮下一口,“总”结葡萄酒的整体感受。老师常说“均衡是好酒”,每款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,在不同层次结构的杂糅中实现均衡。彼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葡萄酒形象:生于波尔多左岸,带着浓郁复杂黑色果香,端庄神秘、阅历丰富的知性贵妇赤霞珠;产于勃艮第,果味芬芳、精致淡雅、明快活泼的百变女王霞多丽;素有“林黛玉”之称,娇贵高雅、柔顺丝滑的冷艳女神黑皮诺;来自卢瓦尔河谷畔,带有百香果、青笋气息,青春洋溢的白富美长相思;罗纳河谷畔集强劲泼辣与硬汉柔情于一身的西拉……

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对葡萄酒的品鉴亦是如此。通过“观”“闻”“尝”“总”,我仿佛与葡萄酒从相遇、相知走向相熟。在深度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步步领略葡萄酒背后的风土人情,体会葡萄酒在橡木桶中历经岁月积淀的深刻底蕴。

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”。淘金要历经千辛万苦,在千遍万遍的磨砺筛选后,淘尽沙砾泥石,才能得到闪亮的黄金。葡萄酒的酿造是如此,葡萄在贫瘠的土壤里历经风霜日晒,再经采摘、发酵、熟化,最终化为杯中醇厚的酒液;人的成长亦是如此,每个人都像是埋在沙土里的金子,在等待与忍耐中任岁月打磨。虽常遇艰难险阻,但仍应保持斗志,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未来某一时刻闪闪发光。

悟?

过去的我对于葡萄酒只知品其酸涩,却不知观其颜色,闻其香气。老师如领路人般带领我们开启了这段收获颇丰的品鉴之旅,领略葡萄酒的独特魅力。

从老师独具匠心地传授葡萄酒文化的过程中,我学会了尊重和享受每一款葡萄酒。在用心品味葡萄酒之美的过程中,我尝试着将葡萄酒品鉴培养成一项雅致的兴趣,为我单调乏味的“宿舍-食堂-图书馆”三点一线的研究生生活平添一份跳动的意趣。

从刚开始的“坎坎而谈”到如今的“侃侃而谈”,我对葡萄酒的描述不再限于“好喝”“好酒”这类单调的形容,而可以将葡萄酒背后的地理标志制度、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区别、各葡萄酒品种的特色以及酿酒工艺娓娓道来。这份优雅与从容、自信与笃定是老师与这门课带给我的最丰厚的礼物。

▲图为作者殷佳唯(右一)与品鉴课同学

另外,这门课也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友人。作为一名资深社恐人士,对于初遇生人时需要迈出去打招呼的那一步,充满着怯懦。但凭着手中的酒杯、苏打饼干的分享以及品酒过程中的交流,觥筹交错之间,我幸运地遇到了有趣的灵魂,加深了彼此的情谊。

结课仪式上,原先的小组被打散,于是我们临时组成了四人小组,坐在后排的加座上,老师戏称这为“包厢”。我还记得有位同学在发表课程感言时不禁潸然泪下,真情的流露深深触动了我。于我而言,也满是不舍。

无论是数年后坐在西餐厅,配着牛排饮下一口葡萄酒,还是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,举杯邀明月,轻酌一盏岁月留香,我都能回想起年的秋天,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在杯酒摆放整齐的韬奋楼教室,和老师、同学们共赏葡萄酒的这一段旅程。感谢“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”这门课,感谢于波老师,感谢我的组员,感谢相遇。课程虽毕,但我相信我与葡萄酒的故事还未完待续,我和这门课上相识的友人的故事也在继续谱写。

??

图为于老师与品鉴课同学们

\我与葡萄酒的故事未完待续……

—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非平台立场—

文稿│殷佳唯

图源│品鉴课师生(标注除外)

编辑│王云

我与葡萄酒的故事

QIANSHANG

集原创文章赏不同声音

品千种滋味知万般人生

共启“微醺之旅”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cyrz/4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