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校长
美国此轮通胀来势汹汹,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明显,根据美联储最新公布的价格消费指数数据显示,美国在年1月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7.5%,创下40年来新高。
虽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对美国居民几乎没有任何影响,但通胀也作用于日常生活当中。
例如西红柿的价格已经涨至5美元/磅、鱼40美元/磅,甚至一个苹果的价格都已经达到1.4美元。除此之外,美国汽油价一周内上涨8美分,涨至3.47美元/加仑,创下油价7年来的最高纪录。
总而言之,目前美国居民无论是去超市购物还是去加油站加油,在日常生活开支中几乎能明显感受到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。
不仅如此,根据穆迪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,7.5%的通胀率与之前2%的通胀率相比,普通家庭的每月开支约增加美元,一年就是美元,尤其在美国疫情形势较为严重的今天,对于多数家庭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。
高通胀对普通人并不友好。
用王石的话来讲“通货膨胀就是对穷人的洗劫”,什么意思?
在经济学中,通胀来临意味着货币贬值与居民购买力下降,而引发通胀的前提是货币超发。通胀来临促使各主要商品价格上涨,往往具有持续性、普遍性、不可逆等特点,与供求失衡有着本质区别。
高通胀来临,普通工薪阶层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。一旦通胀来袭,除非升职加薪或政策性帮扶,否则很难止损。
与之相反的是拥有资产、财富的有钱人,通过自持的银行杠杆,每次通胀来袭,对债务恰好能够起到有效的稀释作用。所以“穷怕胀,富怕缩”的道理这是由此而来。
其实通胀来袭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做到独善其身。此轮通胀的源头来自于美国,但受影响的却并非只有美国。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创下40年以来最高纪录,在重创本国经济的同时,也拉着世界各国陷入“泥潭”
例如英国、土耳其、巴西、俄罗斯等各国的通胀水平分别增加至5.4%、48.69%、10.38%、8.73%,均创下近3-5年以来的新高。受此轮通胀影响,各国物价纷纷上涨,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严重下滑。
此轮通胀已经达到年金融危机时的最高水平,多数美国专家分析,目前的通货膨胀蔓延全球,理论上已经接近“失控”阶段。
此轮通胀的起因究竟是什么?
第一财经曾对此分析,此轮通胀的源头是美国,通胀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来自于两方面。从供给方面分析,新冠疫情无疑是影响全球产业链与劳动力的罪魁祸首。从需求方面分析,是由于受当前全球货币理论影响,大量货币被直接输送到企业与居民手中,导致通胀规模不断扩大。
但两个矛头所指,均与美国相关联。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美国经济一度停滞不前,为应对严峻形势并迅速转危为安,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,但所谓的“干预”并不是出台政策调控,而是美国一贯简单粗暴的“印钞”行为。据统计,截止至年1月份,美国在连续22个月内向全球释货币32万亿美元。
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,美联储实际一直在扮演着“世界央行”的角色。牵一发而动全身,美联储的一举一动实际影响的是世界各个国家。
城门失火、殃及池鱼。美国为抵御通胀超发货币,需要全球来为其买单。为应对输入型通胀所带来的风险,各国不得不一同放宽的货币政策,随着美元不断流入各个国家,通货膨胀随之而来。
但通胀的影响还远非如此。年初,疫情形势有所好转,老百姓的长期积压的消费需求得以集中释放,但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力一时间难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,甚至由于疫情形势严峻,部分企业已经停工破产,供应链陷入泥潭。
国际形势外加市场环境,多数企业为缓解压力,不惜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身上,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上涨。
“高烧不退”的通胀还将持续多久?
之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,曾就美国当前的财政形势与货币政策作出分析,货币量激增,未来通胀或许将持续作用3年之久,并且通货膨胀的规模大概率将上涨至20%。
根据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,打工者为应对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,要求企业涨工资,而企业却将通胀所带来的成本转嫁至消费者身上,如此循环往复,周期也就将不断被延长。随着美国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,著名经济学家亨特预测,当前劳动力市场并不容乐观,在通货膨胀快速循环的前提下,通胀大概率将成为市场中的长期趋势。
对此许多外国经济学家纷纷猜测,在美国经济正处于“水深火热”的前提下,美联储大概率将于年采取加息举措,而加息意味着通胀影响将会有效缩减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加息对通胀的确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。但即便美联储加息,输入型通胀所带来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根本难以消化。原因很简单,货币政策一般具有一定的滞后性(少则半年,多则一年)。所以,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化解通胀,那就要看加息的力度如何了?
预测美联储将于年加息并非空穴来风,在1月份刚刚召开的会议中,美联储官员曾提出将会在年加息三次。不仅如此,根据芝加哥交易所CME数据显示,美联储于3月份加息的概率已经增加至94.7%,而之前的预测甚至不足30%。
不过根据专业人士评估得出,美联储对于美国当前经济形势缺乏信心。也就是说,即便美联储加息,力度肯定不强。所以美联储的加息对通胀的抑制作用或许并不强烈,与此同时,加息在缓解通胀的同时大概率还会对低收入人群造成二次伤害,所以这些因素其实都是美联储加息强度大小的重要依据。
其实说白了,不管这次美联储加息与否,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其实并不明显,也就说全球输入型通胀依然会存在。
所以,以美国为导火索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,中国真的很难做到独善其身。目前国内物价水平已经受到一定影响,但随着国外输入型通胀,大宗商品原材料、日常生活用品、粮食肉类等价格纷纷迎来上涨,国内CPI指数的压力可能会迎来阶段性上升。
通胀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,身为普通工薪阶层更应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抵御通胀,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该怎么做显得至关重要。
国内知名经济学专家任泽平提出,“未来5年内建议持有3大‘硬通货’”:
1、与时俱进的新兴企业。选择一家具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显得至关重要,不同于以往的金融、房地产业,新兴企业往往伴有新能源、新科技,甚至是人工智能。
投资这类公司的基金股票,显然已经来不及,更何况股票的门槛普通人几乎很难跨过。所以普通人更多的参与方式是以入职为主,不过这类公司的素质要求往往较高,一般只向高学历的精英人才敞开。
2、城市群与都市圈中具有经济人口优势的核心城市。凡是以人口流入为主的城市,一般都极具发展潜力,这类城市除人口外,金融、经济、产业等优势同样不容小觑,而在这类城市中的房子往往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景象。
从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考虑,具有人口资源优势,未来房价大概率将极具升值空间。所以,未来都市圈城市群中核心区域优质地段的房子,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,最起码抵御通胀完全没有问题。不过身处这类城市购房要求往往较高,且该存在限购束缚,所以买这类房子其实并不容易。
3、稀缺贵金属。贵金属领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以目前市场中比较热门的黄金、铂金为例,一直以来都作为有钱人重要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,这类不可再生能源的保值能力自然不言而喻。不过购买稀有贵金属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资金支撑,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,涉猎贵金属领域其实非常困难。
所以任泽平所建议持有的3大硬通货,其实更多是属于具有一定知识储备与资金支持的人,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并不太合适。
所以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,究竟持有什么才能有效抵御通胀呢?
身体健康同样也至关重要。身体作为革命的本钱,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,只有体魄强健了,才有足够的资本去创造财富,去抵御通胀。
首先应该培养能够创造收益的专业技能。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,只要你有一技之长,就不会缺乏欣赏的眼睛。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,才能立足于生活之本,从而赚取更多的收益,从而免受通胀所带来的侵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