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卓言,我们一起终身学习,第天。
每天一本书,今天我们来读《决战元素周期表》(下)
关于作者
大卫·S.亚伯拉罕,美国自然资源战略专家,曾为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提供自然资源与地缘政治咨询。长期为《纽约时报》《洛杉矶时报》《华尔街日报》供稿。
关于本书
我们的世界,是依靠很多金属元素在支撑运转的。作者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,带着我们进入了两个陌生的世界:一个是元素周期表后半段的稀有金属世界,包括:钽、钇、镓、锗、铌、镝……这些金属我们很陌生,但科学技术已经激发了它们的潜能。另一个是人类政商博弈的隐秘世界,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暗流涌动,支撑着整个世界的稀有金属贸易。
核心内容
作者从人类战争的角度,梳理了武器升级的规律:谁能操纵更稀有的金属元素,谁就能获得更强的战力。在这个过程里,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多达几十种金属元素的神奇功能,让每个读者都深深地体会到:人类的未来,是建立在对稀有金属元素的开发和利用上的。
本书作者认为人类战争能力的提升,就是对元素的操纵能力提升的过程,可以说人类打仗就是打金属。到了现代,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,稀有金属越来越成为比煤炭、石油还珍贵的战略资源。既然稀有金属这么有用,那就多多开采,人类的整体工业水准不都大幅提高了吗?但问题就在于,绝大部分的金属元素数量非常少,而且分布及其不均匀。这也让人类和稀有金属的关系,变得非常微妙,也非常敏感。
稀有金属引发的大国博弈
人类对金属元素的需求越来越强,那这世界一定有个公开的全球稀有金属采购市场吧?并没有。稀有金属交易呈现“两极化”,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:所谓天上,是大国之间的交易和博弈;所谓地下,就是世界金属的黑市。
我们先看看,为什么说它是大国之间的博弈。
金属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完全随机,有可能集中分布在地球的某个一角落,而其他地方一点也没有。所以,那些国土面积大的国家,地下有稀有金属资源的概率也就更大。
比如,金属钯,俄罗斯储量很大。有一个叫诺里尔斯克镍业的俄罗斯公司,控制了全球40%的钯金市场份额。再比如,刚才我们说的金属“铌”,巴西一个叫CBMM矿冶公司控制了世界总产量85%的供给。
而那些国土面积大的国家,本来在政治上也是大国。所以,稀有金属成了大国们相互博弈的筹码。
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稀土金属。邓小平先生说过一句话:“中东有石油,中国有稀土”。中国稀土探明储量居全世界第一。稀土元素,成了中国外交里经常出现的角色。
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:年,钓鱼岛事件爆发,日本拘禁了一个中国船长。中日关系也突然变得很紧张。这本书里说,有人认为,在这件事情后,中国政府就停止了对日本的稀土供应。这下,日本的高科技企业就受不了了。日本贸易商社就向“经济贸易产业省”施压,要求尽快解决中日争端,恢复平稳的稀土市场价格。
不过,在中日钓鱼岛事件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,稀土元素的价格还是上涨了%,也就是20倍。日本的高科技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损失。造成这个价格波动的原因很简单:市场上担心稀土供应再发生变化,这个恐慌经过一系列联想和放大,形成了市场恐慌,很多机构和生产商赶快买入稀土资源。最后的市场反应就是价格剧烈波动。
从这个例子里,我们可以看到,稀土金属已经不光是一个简单的资源,而是成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博弈的筹码。
听完了这个故事,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忧,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也很发达,那我们中国岂不也有稀有金属的软肋?没错。在稀有金属这件事上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称大哥,谁都或多或少地缺少一些金属。
而我们中国的应对方法是:尽可能地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刚才我们提到,一个叫CBMM矿冶公司的巴西公司掌握了全世界85%的铌的供应量,中国的应对办法是,我入股你们公司。年9月初,中信、宝钢、鞍钢、首钢和太钢成立了中国铌业投资控股,以19.5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矿冶公司15%股权。在某种程度上,我们和巴西这个公司就变成一家人了,金属铌的市场环境就会对中国友好很多。
说到这,如果我们继续追问,既然这个CBMM这么厉害,他们公司的股份应该不愁卖,哪个国家掏不出19.5亿美元呢,为什么巴西接受中国人的收购呢?根本的原因是,中国有庞大的经济规模。我们的铌钢需求量,全世界第一。当你有庞大的需求时,当然可以和供给端谈判。今天,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,一个公司,不管你垄断了什么金属,中国都是绕不过的一个谈判对象。这里顺便感慨一下,一个国家有蓬勃的经济和友好的外交形象,这有多重要。
稀有金属黑市的发展
当一种商品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,那可想而知,它的“市场化程度”一定很低。这就造成,很多时候你拿着钱都不一定买得到货。一个必然结果就出现了,就是稀有金属的黑市。
作者采访了一位专门给日本企业私下提供稀有金属的商人,这人的外号叫“超级马里奥”,因为他留着一脸超级玛丽的男主角那样的大胡子。这个人的真名是:中村繁夫。有人说,这位中村繁夫掌握着日本50%的稀土金属的进出口供应。据传闻,他一年的收入是亿美元,不管这是真是假,这个人背后撬动的利益一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。
整个金属交易黑市完全处于一个地下状态,不受任何一个国家法律保护,所以,个人的品牌和信誉就变得非常重要。作者写道,在金属的黑市交易里,买方接到的货物有时居然是一货柜“奶粉”,没错,就是用来冲奶喝的奶粉。金属粉末会先被氧化成氧化状态,然后掺到奶粉里,这是为了方便国际之间的报关通关。等买家拿到货物之后,先把奶粉洗掉,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金属元素。你想,动不动就上亿美元的货物,在一个这么隐秘的情况下跨国转运,中间人的信誉会经受多大的考验。
很难想象,对世界这么重要的金属元素就建立在这么一个脆弱的,多变的,规则不明的交易方式上。
所以,写到这,作者对这种脆弱的平衡表达了自己的忧虑。他在书里也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。
他先问,人类可以建立统一的法律和交易平台吗?作者认为这个恐怕很难,因为背后驱动的国家利益太大了。就算有交易平台和规则,也可能是形同虚设。
作者继续追问,那既然买卖有很高的风险,可以加强稀有金属的回收吗?
答案是几乎不行。首先,人类的回收工业没达到那个精度。一部iPhone里有65种元素,有的元素只有几毫克,像粉末一样散落在不同的零件里。人类回收它们的成本,远远大于重新买新的。
而且,从另外一个角度,回收这件事也可以不用想,因为它已经被这个宇宙的基本规律锁死了。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,也就是所谓的熵增定律,重组一个物体要付出的能量,肯定要大于当初打碎它所付出的能量。好比,你要重组一个被打碎的花瓶,耗费的能量一定大于当初打碎它。而要把散落在各种不同零件里的金属元素重新聚合起来,难度和重组一个花瓶难度相似。如果一定要这么做,代价就是消耗大量其他资源,比如石油天然气。就会出现为了回收而回收,得不偿失的笑话。
人类和稀有金属的未来会怎样?
这个问题的回答,可以是四个字:找太空要。
只有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才能生产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金属。它不像石油、煤炭这些资源,它们都是地球上造出来的,金属是宇宙制造。所以,如果以宇宙为尺度去看待这种资源,金属资源一点也不匮乏。
给你补充一个这本书之外的材料:年,地球附近发生了一件大事,有一颗名叫UW的小行星擦着地球掠过,最开始科学家担心的是,它可不要撞到我们。但仔细分析了这颗小行星的构成之后惊呆了:它居然是一颗铂金小行星。
这个小行星直径米,铂金含量可能到达万吨。假设我们采信这个数字,那按照目前铂金的价格换算下来,大概价值在5万亿美元,是年的苹果公司市值的10倍。如果要把它打成铂金戒指的话,7亿中国女性,每人能分到克,每人大概相当于能分到15个求婚的那种铂金戒指。15只,两只手都戴不过来。
当然,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利用它,因为小行星速度太快,我们抓不住它。但就像那首诗说的,不管我们利用不利用,它就在那里。我们知道这一点。它就在太阳系里一圈一圈孤独地旋转,等待着被人类利用的那一天。而太阳系里,有12万颗小行星,木星有64颗卫星,土星有30颗卫星。它们也有硅酸盐的地壳,里面的资源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
这么看的话,我们对金属的一切困局,一切忧虑,都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太小了。人类就像是生活在山洞里的原始人,当我们感觉资源匮乏的时候,可别忘了在这个小小的山洞之外,还有广阔无垠的山川平原,和整个大陆。
最后,让我们回到这本书的题目——决战元素周期表。元素周期表,是宇宙列给人类的货品清单。人类已经做到了识别元素、命名元素和使用元素。接下来,人类或许应该转战另一个战场:既然是宇宙制造,当然向宇宙索取。这是人类的宿命,也可能是一切宇宙生物的宿命。
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,您的点赞、